“要技术,不用愁,问问小钟就知道;病虫害,不要怕,找到小钟有办法。”走进周嘉镇,这是记者听到农民朋友对该镇农服中心主任钟娟褒奖最多的话语。
扶贫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在钟娟的扶贫工作中,既有“输血”更有“造血”,在她的帮扶下,多户贫困群众相继脱贫,日子越过越好。
扶贫助农“耐心人”
3月21日,记者见到钟娟时,她正在周嘉镇均田村指导农户张贵翠水稻育苗。
年逾六旬的张贵翠和孙承祥夫妇曾经是均田村的建卡贫困户,在钟娟的帮助下,夫妻二人搞起了花生、玉米、水稻种植,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不管我们遇到什么难题,钟娟总是耐心地为我们解决。”张贵翠说,在他们种植初期,由于不懂技术,产量和品质不尽人意,迟迟见不到成效。
“在我们一筹莫展时,钟娟为我们从外地引进了黑花生和优质的玉米、水稻,并教我们地膜覆盖播种技术,把握施肥时机和剂量,科学防治病虫害,产量增长了近一半。”张贵翠告诉记者,仅2015年,在钟娟的耐心指导下,她家的一亩地就收了近700斤黑花生,卖了5000多元,还被周嘉镇政府评为种植标兵。
在钟娟的指导下,张贵翠夫妇的种植技术日益成熟,每年务农收入两万余元,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作为一名农技人,钟娟总是深入田间地里,把优质的品种、适用的农药和先进的栽培技术提供给农民。”均田村党支部书记钟显明介绍,钟娟常下乡为农户提供桂花剪枝扦插、榨菜套种、粮饲兼用玉米种植等技术服务,帮助农户扩大种养规模,促进增产增收。该村有200余户农民在钟娟的带动下常年留乡务农。
脱贫攻坚“贴心人”
身患残疾、文化技术欠缺,母亲年迈、家中劳动力缺乏……这是周嘉镇自生村12组建卡贫困户周行良家庭情况的真实写照,但在钟娟长时间扶贫的帮助下,周行良家庭生活有了明显改观。
“真是感谢钟主任,不仅帮我母亲解决了低保,还帮助我找到了工作,让我有了收入来源。”周行良感激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54岁的周行良先天性肢体小微残疾,其母亲王宗珍年近九旬,20多岁的女儿无稳定工作,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怎么让周行良家庭有收入?”得知周行良家庭的贫困情况后,这些问题涌上钟娟的心头,甚至让她寝食难安。2015年,经钟娟往返多次跑路,填资料、办手续,终于为王宗珍老人办理好了低保,老人的基本生活从此有了保障;2016年,通过积极推荐、多方打听、收集就业信息,钟娟将周行良介绍到重庆一家企业当保安,月收入2000多元,让周行良家庭有了“造血”功能;同时,钟娟还积极帮助周行良女儿找工作,并多次为周行良家庭送去食用油、大米、慰问金,为周行良家庭“输血”。
得到钟娟帮助的不止周行良一家。作为县人大代表,钟娟始终心系群众,深入走访了解家庭人口、劳动力、致贫原因、家庭收入、现有产业、子女就学等情况,帮助贫困户解决低保、医保,提供务工信息、积极推荐就业,指导农业生产、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助推困难户脱贫不返贫。
仅2016年,钟娟就通过多项农技服务,累计帮助45户158名困难人口实现可支配收入158.92万元,为78名困难人口推荐了本地就业,实现收入96.5万元。
解困致富“引路人”
“如果没有钟娟的帮助,可以说就没有我现在产业的发展壮大。”李行飞说,钟娟是他致富路上的“引路人”。2010年,他准备在均田村流转土地30亩搞稻鳅共生养殖。但当时流转土地的困难和技术的欠缺让他举步维艰。这时,钟娟主动上门了解他的“燃眉之急”。
“从土地流转到项目争取、从引进泥鳅到技术指导,几乎是钟娟一手操办。”李行飞告诉记者,钟娟还帮他引进了稻谷新品种,并指导他种植技术。“多亏钟娟,我的水稻才有了好收成。”李行飞说,2015年,他种的120余亩水稻竟有80多亩患稻飞虱,是钟娟为他科学配制农药,防治了稻飞虱,水稻产量增大。如今,李行飞的种养基地从当初的30亩扩大至现在的300多亩,还在钟娟的指导下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申请了商标,每年增收20余万元。
在周嘉镇,钟娟常向农民传经送宝,使8500余名农民掌握了1—2门致富技术,造就了一大批种养殖致富能手。如今,周嘉镇“嘉乐”米业、“四季”蔬菜、“鑫伟旭”鸡蛋、“助兴”生态鱼等产品畅销市内外。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扶贫帮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是她光荣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农技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农技服务,帮助群众增产增收是她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面对记者的采访,钟娟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她还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积极探索研究并及时试验推广农业新技术、种养新品种,助农增收。(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