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毒大蒜”、“地沟油”、“僵尸肉”等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人民群众忧心忡忡。为了让群众吃得健康、吃得安心,垫江县人大常委会组建专题调研组,多次深入食品加工企业、农产品种植基地、餐饮酒店等涉及食品安全的单位开展调研,“把脉问诊”食品安全。
把脉“小餐饮”:监管到位非一日之功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各条美食街是“吃货们”最爱去的地方。但小餐饮店食品是否干净卫生?如何监管到位?成为了代表们关注的主题。
在随机暗访调研过程中,代表们喜忧参半。喜的是多数小餐饮“食品安全信用等级”达到了C级,食品监管部门对小餐饮监管覆盖面较广;忧的是不少小餐饮环境卫生处于及格线,硬件条件先天不足,卫生环境较差,有的油烟、噪声污染影响街面环境和四邻生活,甚至极少数无证照经营,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得不到保障。
“针对小餐饮普遍存在的经营条件不足、环境较差的问题,请问应该怎么解决?”面对人大常委会委员的提问,县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小餐饮的整治规范容易反复,要彻底监管到位绝非一日之功。作为食品安全的主管部门,保障公众饮食安全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不会找任何借口和理由推卸责任。
关于下一步工作,食药监局将在全县开展小餐饮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通过强力整治,加大对小餐饮违法整治力度,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加强小餐饮监管的长效机制建设上,通过成立专项整治小组,坚持问题导向,按照问题整改的责任制,定期检查,定期跟进,切实解决小餐饮存在的问题。
问诊“放心菜”:多管齐下保障食品安全
说起如何让群众吃上“放心菜”,县人大代表洪武勤充满担忧:“我是农民出身,自己吃的菜我心中有底。但从田间采摘的蔬菜是否符合食用标准,还要靠检测来证明。”
洪武勤等代表在走访超市和农贸市场时发现,各大卖场均在醒目位置张贴了肉类、蔬菜检测结果报告书,市民可以很方便地查询。但从田间到市场源头的检测上,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部分蔬菜批发市场,菜农拒绝检测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蔬菜就以地摊贩卖的形式流到了居民的餐桌上。
“放心菜”是否真放心,关键在于源头管理。调研组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引导农民清洁生产;二是强化农资销售监管;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县、乡镇、村三层监管网;五是鼓励农民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六是设立举报电话,欢迎社会各界监督等。
专题审议: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7月26日,垫江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四次会议,专题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农产品安全要抓好本地生产大户和外来农产品监管,从源头上控制。”汪同云委员在常委会分组审议时进行了发言。
“食品安全涉及全体群众身体健康,食品安全监管单位要足额配备执法人员,保证有人去监管;违法处罚应严格依法执行;加快我县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进度,为有效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工委副主任孙孝福列席会议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与会人员认为,县政府和相关部门扎实抓好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同时,要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普法教育,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以实际行动保障全县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垫江县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把食品安全监督作为重点工作,督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和改进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吃得更安全、吃得更放心!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易大斌如是说。(刘显林)